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授渔资讯 > 学生风采
学生风采
授渔学子成长记|绽放着的格桑花

她叫旦正吉,来自甘肃省夏河县---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五年前,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可以来到北京,更不会想到自己可以接待外宾。

旦正吉与接待的外宾合影.jpg

旦正吉与接待的外宾合影

 

高原上的幸福一家人

 
 

 

 

旦正吉藏语名字叫卓玛,来自青藏高原。她们家共四口人,除了爸爸妈妈,还有一个上大学的哥哥。他们一家养了几十头牛羊,在海拔3000多米的牧场放牧,基本靠天吃饭。同大多数藏族牧民一样,他们一家逐水草而居,过着游牧生活,日常吃野菜,喝自己做的酸奶,等夏季到来,还可以挖虫草补贴家用,虽然居无定所,但很幸福。

 

天降横祸

 

但意外总是来得那么突然,2013年,身体本就不太好的母亲在放牧中受了重伤,光在医院治疗就花费了大半年时间。父亲把家里的牛羊全部贱卖,加上东拼西凑借来的钱,才凑齐治疗的费用,家中已无积蓄。

母亲出院以后,身体恢复很慢,已经无法从事体力劳动,家里的重担全压在了父亲身上。但牛羊都没了,以后的路怎么走,是个未知数。兄妹俩能否继续上学,也面临着考验。

旦正吉与妈妈.jpg

旦正吉与妈妈

 

黎明的曙光

 

授渔计划通过当地民政部门得知旦正吉家的情况,联合项目学校校长、老师,到旦正吉家进行走访。走访中老师问她想不想去北京,她只是点头。原来,从来没出过门的旦正吉听不懂汉语,更不要说讲了。授渔计划及项目学校负责人当场就表示,欢迎旦正吉来学校就读,并且对她进行资助,旦正吉也非常高兴。

旦正吉与刘老师.jpg

父母考虑到旦正吉还小(当时14岁),一直不同意她去只在电视中听说过的北京。经过反复沟通,四个月后,父母终于同意了。这是旦正吉第一次来北京,由父亲陪着。由于交通不便,俩人光是到兰州火车站,中间就花费了将近3天的时间。到了车站,只买到了站票,经过30多个小时的火车行程,父女俩终于到了北京。到下车时旦正吉已经完全没有了精神。由于语言不通,他们走着走着就迷路了,最后还是老师给他们打了电话,才接上他们来到学校。到了学校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学校为他们准备了饭菜,旦正吉当时就哭了,说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食物。

 

风雨中顽强生长

 

对于一个在高原生活了14年的女孩来说,新学校,新环境,这一切都是那么不适应。饮食、天气、语言都是难以克服的障碍!军训时,旦正吉听不懂教官的口令,无法做出反应,教官就手把手教她。由于水土不服,她住进了医院,是学校的刘老师像妈妈一样,一直在旁边守着她。

军训中的旦正吉.jpg

军训中的旦正吉

语言不通,上课时老师讲的课听不懂,课下她总是偷偷抹眼泪。好在老师们一直在帮助她,过了一段时间,她终于能听懂了。为了让她能尽快学会写汉字,刘老师专门给她买了字帖,旦正吉也争气,主动向其他同学学习。后来,汉语汉字对她来讲已不是问题。

旦正吉参加学校运动会.jpg

旦正吉参加学校运动会

 

 

格桑花的绽放

 

离开学校,旦正吉开始了在北京的实习。从学校进入社会,对普通学生来讲是一个挑战,对这个藏族女孩来讲,更难!她被分配到一家高档餐厅--北京宴实习,通过餐厅的培训,加上自己的好学,旦正吉很快进入了角色。每月的工资收入,她只留下一小部分零花,剩下的全寄给了家里。她说,在北京能接触到很多有文化有素质的人,虽然离家远,但能学到好多东西,大城市挑战大,机遇也多。

由于表现良好,在一次外宾来访时,餐厅给她安排了接待外宾的工作,这是她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因为是第一次接待外宾,她内心充满了期待与紧张。接待过程中,外宾知道了旦正吉的故事,不停地夸奖、鼓励她。自己的努力得到了别人的认可,旦正吉心里美滋滋的。

旦正吉为外宾讲解.jpg

旦正吉为外宾讲解

 

更多的格桑花等待绽放

 

在藏语中,“格桑”是“美好时光”、“幸福”的意思。旦正吉从高原来到北京,在社会的帮助下努力改变着自己,也改变着家庭,这朵格桑花正在盛开!

授渔计划通过对旦正吉这样的孩子进行资助,为他们提供了改变人生轨迹的机会。今后,我们的任务还很重,因为还有很多的孩子需要我们大家的帮助,还有更多的格桑花等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