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唱歌、有梦想、阳光积极的藏族大男孩次仁旺堆是授渔计划的受益者,他在舞台上演唱《青藏高原》,绽放青春。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从前,次仁旺堆的眼界只有山沟那么大。父母以放牧为生,家里主要的经济收入就是卖羊毛,一年四季,很少能跟外界联系。初三毕业那年,次仁旺堆的考试不太顺利,“算了,家里的条件不好就不上学了。”本打算就这样放弃,一次偶然的机会,次仁旺堆得知了“授渔计划”的公益项目。
“我还是想走出去看看。”一开始,次仁旺堆的父母并不同意儿子的决定,甚至觉得“授渔计划”是个骗子,但是年轻的次仁旺堆还是决定试一试,即便自己不会说一句汉语,他还是毅然决然地报名参加了“授渔计划”项目。
就这样,次仁旺堆第一次离开藏区,并在“授渔计划”的帮助下来到授渔计划项目学校——河北涿州职教中心进行学习。次仁旺堆说,加入“授渔计划”让他在与人沟通方便变化很多,尤其是普通话说得越来越好了。
如今,次仁旺堆已经在“授渔计划”的爱心企业中找到了一份工作。作为单位的“明星员工”,他经常能够在不同场合施展自己的非凡才华。
与次仁旺堆一样,来自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横水镇西沟村的杨玉岩也想从大山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但是,破碎的家庭不容许她对生活抱有任何幻想。
在杨玉岩7岁时,父亲由于意外事故失去一只眼睛和双手。在她12岁时,母亲因精神分裂日益严重而去世。“我妈去世了,我感觉整个家都塌了。”杨玉岩说,自己一进家门就想叫一声妈,但是再也不会有人答应了。
守住这个家,杨玉岩还要和父亲搀扶着过下去。初三上半学期,她因经济困难被迫辍学在家。在这期间,“授渔计划”公益项目发现了杨玉岩,向她提出学业生活上的资助。“爸,我想出去看一看!”杨玉岩在得知消息后激动地征求父亲的意见,“你想去,你就去,到外面要积极一点。”父亲说。
在“授渔计划”的帮扶下,杨玉岩重新回归学校。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她已经完成了中专阶段的所有学习,目前在北京参加工作,并修读北京师范大学成人网络大专学历。
刚刚来到企业实习工作的授渔学子杨玉岩在活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摄
2015年10月2日,杨玉岩的父亲去世。提起父亲,在《和君缘-爱延续》的舞台上,她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她说:“虽然自己用了很长时间来平复父亲去世的阴影,但是想到有‘授渔计划’的老师同学在身边给我关爱,我自己一定要坚强起来。既然‘授渔计划’带我走出大山,那我也一定要好好生活下去。”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渔计划”用长达五年的时间去培养一个孩子,改变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让四川省档案学校的童校长高兴的是,近期又有几十名受“授渔计划”资助的娃娃成功在山东正式就业走向社会,他说:“教育扶贫,就是要有机会让孩子们去学习一门技术,让他们自己本身过上好的生活,也可以让家庭脱贫致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授渔计划”秘书长高继辉表示,今年“授渔计划”将继续资助2000名学生,把精准扶贫做下去。
据介绍,此次的《和君缘-爱延续》晚会正值和君六期总裁班毕业典礼之际,120余名企业家在听过孩子们的故事后,现场宣布成立“爱延续基金”,希望通过一帮一助学的模式践行公益,和君六期总裁班“爱延续基金”现场向授渔计划捐赠善款15万元,用于大小凉山等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救助,同时也表示将继续发动更多的和君同学和社会各界力量,为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捐赠善款,帮助他们继续上学。